[張容蓉/立達診所醫師] 乳癌讓很多女性聞之色變,發生高峰約在四十五到六十九歲之間,依據衛生福利部資料顯示,台灣每年逾萬位婦女罹患乳癌,為我國婦女發生率第一位之癌症,逾兩千名婦女死於乳癌,相當於每天約三十一位婦女被診斷罹患乳癌,六位婦女因乳癌失去寶貴性命。
包括乳癌在內的癌症,是多重因子造成的,有的高風險因子是不可改變的,如身為女性、女性社會經濟背景、家族史、基因、初經早停經晚、乳房密度等,都增加了發生乳癌的機會;有的致癌風險因子則可以改變,如肥胖、飲酒、抽菸、長期使用女性荷爾蒙等,只要透過生活習慣調整,即可降低風險。
先天問題靠篩檢
l 一等親得乳癌 風險變2倍
研究顯示,相對於男性,女性獲得乳癌的機率較高;社會階層較高的婦女發生乳癌的機會較高,可能與高教育高所得女性多半晚婚晚生育有關;未生育或在三十歲後才生第一胎、未哺乳者,發生乳癌的風險較高。
家族史與乳癌風險機率方面,約有百分之五的乳癌患者與遺傳基因有關。一等親有乳癌患者,發生乳癌的機率是一般婦女的兩倍;若母親和姊妹皆罹患乳癌,則發生率更高。對於有家族史的乳癌婦女而言,一側發生乳癌則對側發生乳癌的相對危險度高達二到四倍。
l 初經早停經晚 風險變1.5倍
研究指出,初經早停經晚,拉長女性這輩子暴露於女性荷爾蒙的時間,增加了乳癌機會。十二歲前即有初經的婦女罹患乳癌的機率,是十五歲後才有初經者的一點五倍;相對的,五十五歲以後才停經者發生率是四十五歲以前停經者的兩倍。
l 緻密性乳房 風險高出常人2倍
緻密性乳房擁有較密集的乳腺,緻密性乳房並非異常,但會增加乳癌風險,並會降低傳統乳房X光攝影篩檢的靈敏度。研究認為,乳房密度高者,其相對危險度為常人二到四倍。
上述問題是屬於天生的基因遺傳或生理構造,可能無法改變,唯一的方法就是加強乳房篩檢,進行密集追蹤,然而乳癌也是多重因子造成的疾病,後天的不良生活習慣亦升高乳癌風險,列舉以下四種不良生活習慣,應該趕快調整:
後天失調靠調整
1. 少吃多動減重
肥胖是多種癌症的根源,婦女一旦體重過重或肥胖,以及動物性脂肪攝取過多,罹患乳癌的風險就會增加,以及提高發生第二種癌症機率。醫界推論來自三種原因:一是肥胖刺激雌激素(estrogen)增加,肥胖會使血液循環中雌激素濃度增加,進而促進乳癌細胞加速繁殖、增生。二是瘦體素(Leptin),瘦體素也是一種腫瘤生長因子,肥胖婦女體內的脂肪較多,這些脂肪細胞分泌大量瘦體素,可能直接且持續刺激周遭乳腺組織,使乳腺細胞癌變。三是芳香酶(aromatase),停經之後卵巢已失去製造雌激素的功能,因此轉而由腎上腺分泌出雌激素的先驅物質,在脂肪細胞中由芳香酶將之轉變為雌激素。脂肪細胞能增加芳香酶活性,於是脂肪組織會繼續帶來大量雌性激素,因而導致乳癌或使原有小小乳癌病灶變大。
肥胖確實可能提供了有利於乳癌形成的環境,因此,少吃多運動,減少體內脂肪細胞、減少乳腺旁的脂肪組織,可能可以減少乳癌的發生。
2. 切勿飲酒過量
雖然每日低量飲酒(純酒精含量在十五克以下)是否會增加乳癌的危險性,在醫學上並沒有完全一致的見解,但是每日中等量以上的飲酒,的確會大幅增加乳癌風險。醫學研究證實,酒精使乳癌細胞內動情素受體的反應性及活性增加、促進癌細胞的複製、增加癌細胞侵犯鄰近組織及轉移的能力,以及促使體內的自由基激增,導致乳管細胞基因的突變;酒精也會阻斷正常細胞基因自我修補的能力,使得癌化的可能性增高。
3. 避免各種菸害
香菸中的尼古丁會刺激乳房上皮細胞的活化,進而增加罹患乳癌的風險,同樣的,吸二手菸也會造成危害。
4. 避常服荷爾蒙
女性荷爾蒙服用時間愈久,乳癌發生的危險度愈高:服用動情激素達十年的婦女得乳癌的機率,是從未服用婦女者約一點三六倍。有報告指出混合劑型(黃體素與動情激素),比單一劑型(僅動情激素)更具致癌性。美國研究認為,停經後婦女服用混和劑型荷爾蒙,不但達不到健康治療效果,反而有負面風險。至於避孕藥,雖然有諸多的研究,但仍有爭議,唯一共同的結論是避孕藥對於乳癌的發生沒有保護或預防的作用。另外,大豆異黃酮(Isoflavones)目前被認為不會增加乳癌風險。
總之,藉由生活習慣的調整,包括避免高脂肪食物、養成運動習慣,保持健康體重及體脂肪、飲酒不過量、不抽菸,以及避免長期使用女性荷爾蒙等,可以減少罹患乳癌的機會。如果有天生不可改變的乳癌危險因子,如緻密性乳房,由於用傳統乳房X光攝影篩檢的靈敏度較低,建議增加乳房超音波檢查或核磁共振,來輔助進行定期乳房篩檢。早發現早治療,初期乳癌發現後的治療效果相當好,因此無須驚慌。
原文網址:預防乳癌請這樣做!定期篩檢+避免4大不良生活習慣 [人間福報] https://www.merit-times.com/NewsPage.aspx?unid=60107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