線上預約

健康報報

營養師教你 保健品聰明吃 補充身體真有效

10
26

[立達診所 鄭宛青 營養師]  現代人大多三餐外食,除了飲食高油、高脂、高糖外,也容易造成營養攝取不均,再加上工作壓力大,導致失眠、疲勞、便秘等症狀。於是逐漸養成去尋求各式各樣保健食品來彌補身體所需;然而面對這些眾多保健食品,真的吃對了嗎?

首先可先了解台灣飲食普遍欠缺什麼營養素,做為參考補充依據,根據國健署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(2013-2016)中發現,我們攝取礦物質量普遍偏低,尤其鈣最為嚴重,其次是鎂,還有鋅和鐵。

維生素在水溶性方面,像是B群和C普遍足夠;但脂溶性的維生素DE,則嚴重不足,特別是女性在維生素D方面,僅有2個月~6歲平均攝取量有達DRIs(參考攝取量)。飲食狀況攝取最差的族群是在女性13~18歲,其次是男性13~18歲。

 

青春期少年 適當補充綜合維生素與鈣

由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可得知,青春期的孩子,可能因為外食,學業壓力大,在乎外表,或是將零用錢用於想購買的物品上等因素,導致飲食長期不均衡,若不注意,可能因此錯過生長發育黃金期。此時就可適當補充綜合維生素及鈣等保健食品。

上班族 適當補充B群、葉黃素、魚油等維生素

    像是工作壓力大的上班族,建議補充維生素B群,可增加身體代謝,幫助恢復精神與體力;由於B群屬於水溶性,攝取過量會隨尿液排泄掉,因此多食無益,要分段作補充。若是3C重度使用者,則可補充葉黃素,它是構成眼睛黃斑部重要營養素,人體無法自行合成。經常外食、應酬者,可補充綜合維生素及魚油,以彌補飲食中的不均衡,用好油帶走壞油,軟化血管、降低血壓。

懷孕期婦女 分孕程三時期補充保健食品

   而在孕期中的準媽咪們,則可分為三個時期補充保健食品;第一期(1~3個月)可補充葉酸,有助胎兒神經系統發育,第二期(4~6個月)是寶寶快速成長發育期,此時媽媽若骨本不足,容易造成血鈣不平衡,腳抽筋、牙齒鬆脫等狀況。此時可補充鈣++維生素D,增強鈣質吸收率。第三期(7個月~出生)鈣和鐵可持續補充,並加入卵磷脂,有助哺乳順利,不易發生塞奶。

熟齡族 適當補充B12、鈣片及維生素D

中老年人可能因為長期吃素或是胃部疾病等因素,導致無法充份吸收維生素B12(主要來自於動物性食物),因而影響造血機能出現貧血,此時則可補充B12強化食品。根據衛福部資料,國內60歲以上,就有16%患有骨質疏鬆症,為影響老人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。因老年人骨頭鈣質逐漸流失所引起,而停經後婦女,當雌激素急速減少,骨鬆比男性更加嚴重,建議適當補充鈣片及維生素D,減少咖啡因(咖啡、茶、可樂)和含酒精飲料食用,以避免鈣質流失。

 

聰明選擇保健食品  營養師傳授三不要

一、 不超過每日建議量 造成代謝負擔

可以參考營養標示每日營養素建議攝取量(RDA),補充保健品過與不及都會對身體產生負面的影響,當細胞接受過多營養素時,反而會造成代謝問題。例如:維生素C太多,會出現腎結石和頭痛;維生素B6太多會造成周邊神經病變。提醒補充維生素同時也要多補充水分。

二、 不吃與藥物交互作用的保健品 先詢問醫療專家

使用任何保健品前,最好能與醫療人員溝通諮詢,否則使用不當,反而可能抑制藥效,無法發揮效果。例如適量攝取魚油有助於調節血脂肪,其中的EPADHA之抗氧化效果,也可減少自由基對血管壁的傷害,但若過量補充卻可能造成反效果,因高劑量的魚油會抑制血小板凝集,尤其是魚油與抗凝血劑藥物併用時,會增加出血的風險,因此需特別留意。另外如合法的減重輔助藥物,是利用其干擾腸道吸收脂肪的特性來治療肥胖症,但可能因此導致營養素失衡,尤其是脂溶性維生素ADEK,為確保身體獲得充足營養素,應搭配飲食控制計畫,並適時補充綜合維生素保健品,而保健品與藥物的服用時間則需間隔至少2~3小時,以免交互干擾。

三、 不吃大包裝保健品 分擔風險減少抗藥性

如同選擇油品一樣,至少每兩個月更換一次,不但可增加身體利用率,也可減少產生抗藥性。

   

   要維持身體健康機能,飲食均衡為不二法門,保健食品是輔助健康功能,而非有治療功效。當挑選保健品時可參考依據,或是針對單靠飲食無法滿足營養需求的特殊族群來做適當的補充外,建議在使用保健食品前先諮詢醫師及營養師,搭配抽血檢查來做評估較為謹慎安全。